联邦留学辅导
鸣挚海外家政服务
代购代带网
人口普查
买书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7|回复: 4

汉语,我想对你哭!

[复制链接]

201

主题

366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太乐署令(从七品下)

积分
649
威望
97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6-3-11
发表于 2006-3-23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Navy\"][SIZE=\"5\"]    汉语,我想对你哭![/SIZE][/COLOR]3 u, _4 l4 |( e
3 i7 k* r2 K) ~% C( Z* v0 X+ s" v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6 {# p- M6 o/ M6 Q

( U( J. Y5 ?' M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通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6 q+ V# X- E" v2 H% U
1 \: y# w- m) Y8 Q  随处张贴的花花绿绿的考研英语培训班广告,已是当下大学校园风景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2002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刚刚结束,2003年的考研英语培训广告已是铺天盖地。广告上的授课\"明星\"近十年间换了一拨又一拨。这些来自皇城脚下的专家们,每年自9月份开始,便在中国的上空飞来飞去,给各大城市带去广告上所标榜的\"来自当年命题组的消息\"。一次串讲门票的票价往往高达百元以上,但听者仍有数千之众,盛况直追二流影视歌星走穴。$ s; l# N/ W, a: S8 L
1 Y6 K) _" b5 d/ z, P1 S5 y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水平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 U: d" p  B4 i% n! K8 X" z
4 G8 a6 g" c+ g/ I0 S' {# D' c  这种游戏规则给人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关于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都仰赖于西方的汉学,因而英语是应当掌握的首要工具。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们十分遗憾地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需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1 V' o4 {' H1 x- U% z5 J6 C- e

/ K4 }! W3 v. `  太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凭借英语专业优势挤进去堂皇读之。而以我所见,这种情况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见怪不怪。在武汉这两年,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嫉妒。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出身英语专业攻取任何学位,只要愿意,都如探囊取物一般。这一中国特色又如何叫人对英语保持冷静呢?
: F, m" T# f5 m2 u; g: g) u. f* h# D$ n1 y0 ]6 @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分、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分、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j' E- m" Q/ c' ~  V( C5 _, Z& W5 j3 r9 R5 t4 ^( F/ ]
  我不知道是否有专业人士,对我国的硕士和某些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题产生过质疑。我真的很怀疑,卷面上那些卖弄似的找出的一些连老外们也早已不计较的语法问题和针对4到5篇断章取义的短文,设计一些谜语般的选择题这些考试方式,是否就是对培养专业研究者英语水准的一个合理测度。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一位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的副教授,在湖北省2001年度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中才取得了57分的成绩。可以想见,那该是一份怎样坚决要把人考\"倒\"的英语试卷!
5 j( o$ D* K& n3 u" w" y
. Q( T9 L5 x! w8 a1 B0 Y  我绝不是一个文化本位主义者,从不怀疑外语对于培养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认为,把外语作为最重要的甚至几乎是惟一重要的录取标准则是荒唐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英语的门槛放低一点、实用一点,让考生多一些精力关注专业领域,同时也给导师多一点选择的空间呢?, `4 f4 Y, ^; f: H5 B3 p
5 l5 l, o1 e/ c( }) d) a7 b8 L9 L
  在一次研讨会上,福建的南帆先生在发言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表示深深隐忧。因为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我自己也曾在讲授现代文学的课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质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个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时代里,她让我无言以对。* j/ B' t  S. D9 U3 S
& |) P% e: A4 \# e' ^6 u, H4 B+ y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纷纷实践中、英双语教学,以此自抬身价。我们对英语的态度终究又迈出了\"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大步\"。以前只是在英语课上老师教、学生学,到现在各科老师一齐努力,让中国学生有呆在英、美课堂上的感觉,多么良苦的用心!而双语幼儿园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喊了许多\"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我认为只有\"学英语从娃娃抓起\"做得最令人满意。
3 e6 V. Y- r6 t. `, U( x; z, _
) u; c+ n, M" S  与之恰成对比的是,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两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 s1 Y$ n( f. F/ x% c# l7 M/ b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 f1 E  W; q1 ^9 k7 g. ~/ A) K" `' o0 y$ z7 Z/ t' Y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吗?
4 @% W  y5 u5 a6 I# \1 J: K4 Q0 r$ M" w1 _/ L- c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v5 S3 s$ l$ m/ v5 ]

2 B5 j) Y- x$ k. }) t# j* k  汉语,我想对你哭!

201

主题

366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太乐署令(从七品下)

积分
649
威望
97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6-3-1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留学生学汉语[/COLOR]4 `7 {' M; B9 i1 V4 L  _

1 j: X2 ?2 N( o' Z# v, C$ _
- V& M5 r! o" E    外国留学生学汉语,常常闹出笑话,令人忍俊不禁。有一个学生分不清富和贵的区别,造句曰:\"三中全会以后,农民越来越贵了.\"
, u( w3 {4 o( ]+ l$ ~$ s    一女生的作业里有句子写道:\"我每天都很忙,白天做功课,晚上练习生子(字)。\"
9 R4 y4 v  {0 p: }9 u# J    又有一男生在英译汉时,将本意为\"张太太和她的先生离婚了,我很同情她\"的句子翻译成:\"张太太和她的先生离婚了,我很对不起她\"
[/COLOR][/FON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主题

366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太乐署令(从七品下)

积分
649
威望
97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6-3-1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如今中华文明向西方文明进军的势头越来越猛,老外对古老的东方魅力越来越欣赏,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若阁下在西方国家的街头散步,奉劝您用中国话聊天时得留神“隔墙有耳”。[/COLOR]: c% H8 s6 Y" ?( m9 k2 u
3 z* e" }3 n) @0 L
1,话说几位同胞正走在纽约街头,忽有一美国壮汉闯进眼帘,于是顺口发了句感慨:“这老美简直胖得没边了。”话音才落,那老美扭头回敬了一句汉语,差点没把几位国人震晕过去:“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 ' b, l' Z9 k$ `7 i4 ]. f
' k7 }* K1 {0 c- I7 \( H
2,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补习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声称是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这位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我:“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就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 o" D6 d0 e0 L, O

- _" M6 q2 [8 U) P" n0 V3 z3,眼下汉语在英国颇时髦,一些与华人有合作项目的大公司皆开始重视员工的汉语培训。一位英国女士每周轮流去好几个公司教授汉语,生意火爆。她颇洋洋得意地感慨,60年代末她初学汉语那会儿,别人都说她简直是发疯了,居然要学那难得令人咋舌又没什么用处的玩意儿。如今借中国改革开放的光她终于得以扬眉吐气了。 0 C4 f+ J- s& M, M
3 P+ C* ~) I! q) Q# G
4,我在国外教了几年汉语,见识也广了。的确,普通话里的四声妈、麻、马、骂是每个初学汉语洋人的绕口令,每每练得他们晕头转向舌头打不过弯来,于是“天上下雨”就变为“天上下鱼”了。我的英国老公特地请中国友人为他起了一中文名郝腾,可惜没一会儿他就闹出洋相,当他自我介绍时,在场的中国人立即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由于他的四声问题令人家听上去变成为“好疼”了。 ; |4 l0 e5 f0 Z6 F- i) L4 i
1 _- G" e4 w: C* K& t
5,四声真可谓洋人的天敌,一位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为“报纸”,想吃饺子,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侍者如坠云雾之中。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女侍者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洋学生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0 c4 ^3 e; d( A+ B+ B# K
( a5 G, E2 E& L( V! y' S1 ^6,美国人马克时常爱炫耀他的汉语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遇人便“现炒现卖”。一天,我在林荫路上遇见他,便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人忍俊不禁,因他在词典里读到“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告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导致如此喜剧效果。
  ]2 v% ^2 U: ~4 i# k' e( t马克这种运用汉语的习惯,有次着实令他尴尬万分。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找到“废话”一词的英文翻译含有双重意思,一为没用的废话,另外还有客气的含义,于是马克大着胆子运用起他的新名词。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长,与英方谈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学着中国人的谦虚劲回答:“你真的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8 i; _) ~9 s; I1 }$ S7 l6 I& b # ~5 [4 r( Z6 x0 I8 I) \
7,西方人对中国的十二生肖也极感兴趣,每个人都想查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的。不幸的是,“属”和“属于”洋人们常常混淆,于是一位姑娘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猫和狗乃是西方大为流行的宠物,我们中文里用“雌性”或“雄性”来形容动物性别,而英文中无论形容人或动物都可通用male(男性)或female(女性)。一天下午在街上一位小姐牵着她的爱犬得意地向我介绍:“这是我的女狗。” 6 @3 u; A# t. n$ `
8 m+ f7 |2 _) Y; j/ Q4 o2 ]
8,至于中文里的量词,也是令老外们大为头痛的难题。一次考试让学生解释何谓“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写道:“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还有一位学生告诉我昨晚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一张兔子”,我立即纠正应该是一只兔子,他却表情认真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变成为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除此之外,诸如什么“一对裤子”,洋学生振振有辞地辩解,因为裤子都有两条裤腿,两条即一对,因此没错。甚至有洋人到处找中国人辩论,坚持称应当是“一套屁股”这才符合逻辑。
* b5 r/ O; ]3 `% A. V4 b , C4 H; M% F0 O2 \4 V, b; F# D
虽然有这么多忍俊不禁的笑话,但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们努力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语言,倒也令我欣慰。于是鼓励道:“你们的汉语水准都进步得很快。”他们异口同声地回敬我中国式的客套:“果酱、果酱(过奖、过奖)。”
[/COLOR][/FON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主题

520

回帖

0

精华

高级会员

城门郎(从六品上)

积分
823
威望
192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6-4-3
发表于 2006-4-15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本人意见仅供参考[/SIZE][/COLOR][/COLOR][/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9

回帖

0

精华

注册会员

进士 六级

积分
85
威望
64 点
金钱
0 £
注册时间
2006-4-17
发表于 2006-4-17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在图书馆看书,一个很靓的金发女孩问我能不能帮她看一下桌上的东西,她一会就回来。我当然同意了。后来我离开的时候顺便瞟了一眼她正在看的书。居然正在看一大本中文关于草药的书。心里倍感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伦敦华人网

GMT, 2025-5-18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