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积分
- 1
- 威望
- 388 点
- 金钱
- 0 £
- 注册时间
- 2014-3-11
|
问:尊敬的堪布,扎西德勒,我是华盛顿的一名藏人。在我们佛教的见解中,幸福的来源之一是知足少欲,但外国人却将知足少欲的心态,理解为懒散懈怠。对此您如何理解?+ B8 }+ }2 N( a7 ]
' o2 y. J' G4 I6 {) C& P. s) n
答:真正去学习佛法时会发现,佛教讲的知足少欲与出离心等,并非懒散懈怠不精进。所谓的知足少欲,不是指没有竞争心,没有积极性,而应理解为欲望不要过于膨胀。3 s' T+ H7 ]' X3 N* D( f( S
9 W9 I: K" e3 x1 _+ l( h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佛教与生活完全背离;汉地和其他地方的一些人认为,只有遭遇坎坷才会选择出家,很多电影中也有这样的情节。其实并非如此。佛教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如果欲望过于膨胀,就只能导致痛苦而不是快乐。
6 h) P7 F4 L- r- j. A$ y9 C; c2 Q% P: m, a4 Q3 w# [
文章来源: 智悲佛网 www.zhibeifw.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