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员
超级版主
- 积分
- 1696
- 威望
- 2515 点
- 金钱
- 0 £
- 注册时间
- 2009-4-24
|
伦敦11月12日电 (特派记者 彭广京) 今天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由本报牵头主办的“百年广州——冯少协油画展”在即将举行下届夏季奥运会的城市——英国伦敦正式开幕。本次油画展不仅是广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文化宣传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开创了国内媒体到国外举办品牌活动的先河。“百年广州”油画展的成功举行,在英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9 a" ~& n' K- F2 U% }' N/ @9 c# e' ]. ^9 t
油画展开幕仪式于伦敦当地时间12日上午10时在英国皇家歌剧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博物馆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位于伦敦的最核心区。来自英国各界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油画展的开幕仪式,其中包括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吴逊,英国国家图书馆海外项目部主任蒙安泰(Alastair Morrison),英国文化协会新闻官詹姆斯·罗伊(James Rowe)以及英国共和协会、英中文化交流协会、伦敦互助工团、伦敦正义工商会等华人华侨团体的负责人等。吴逊参赞宣布“百年广州”油画展开幕,并祝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 N9 M$ x U7 O
P7 n% j8 S$ i6 N" N- {, Y2 _. k. Q “百年广州”油画展共展出中国著名油画家冯少协先生创作的30幅作品,展现了最早从1795年至今的200多年广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景象。“这些油画作品仿如资深的广州导游,为世人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广州城的经典故事。”在开幕仪式上,本报负责人在谈到为何举办本次展览时就表示:“将一个富有广州历史沉淀的油画展放在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进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地宣传广州、宣传广州亚运会的创意,这也是一张广州大报应尽的责任。”
6 d. y0 e' U' g+ m. o: C9 p% H) `" _4 a- I
本次油画展对促进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广州人民与英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此,吴逊参赞给予极高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增加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新内容。“通过这些油画,我看到了广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真情流露的吴逊参赞还主动透露了一个“秘密”:“多年前,我的父母是在广州的岭南大学结婚的,他们现在已经仙逝了,我想拜托英国国家图书馆和广州日报社帮我找一张岭南大学的老照片,以寄托我的感情。”
/ B$ v8 ]. W* C& h! ~1 I" E
6 T6 H( G, [/ }1 y 英国文化协会的詹姆斯·罗伊此前没有到过广州,但“百年广州”油画展让他对广州有了十分强烈的兴趣,希望能够明年去广州观看亚运会。; h% y( c$ B5 z
" V$ |' H. U& |2 H. @1 n. S4 F8 p 本次油画展由广州日报社联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广州市文广新局共同主办,并得到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文化协会的大力支持。其实,油画展最早源于广州日报社去年12月1日开始展出的“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受老照片的启发,冯少协的“百年广州”系列油画陆续完成,并在广州日报社的积极努力下,得以在英国伦敦展出。
p# E: |4 E$ z% }5 _2 W2 X) R& p8 _
画家不动声色的重构了历史- z8 I. Q) t3 ^. l, C% M6 Z; `
3 n& J z( k0 K4 E. M. w+ R& y
近年来,中国美术创作一直呈繁荣态势,艺术家们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诠释解读各自对社会对历史的认知。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油画家冯少协近几年一直活跃于中国画坛,并以主题性的创作为大家所熟悉。& n/ Z& ?, @, Y r; W6 ? B7 Q
5 r' y9 d W/ H6 ~1 v
2003年,冯少协以《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为主题的油画系列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他以文化局长、扫黄打非办主任的眼光注视、审察不断迅速发展的文化市场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 2006年,冯少协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东的鸽子》专题油画展,试图通过油画提醒人们:仇恨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 }1 y; f' o4 H2 g
1 O5 p7 V! m& C' j3 A1 c7 m 今天,冯少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百年广州》油画系列,他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创作了30幅称之为“新历史画”的系列油画作品。之所以“新”,是因为冯少协从贯穿新中国美术史的重大题材创作方式中走了出来,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以思辨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两百年来广州乃至中国的社会变迁,从多个角度定格社会生活中处于自然状态的点点滴滴。30个画面就是中国近、当代史的30个流动的节点,这些节点背后的故事就构成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历史想象。我认为这就是《百年广州》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声嘶力竭的吆喝,艺术家以不动声色的方式重构了属于他的历史、表达了他的诉求;而观者也得以在轻松、平和的状态下体会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感悟。因此,《百年广州》就具备了广泛的社会意义,这种积极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倾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8 u5 Q. X" U; }) W/ g) ^; Q
6 E7 }9 S9 i" s' S5 H& q
冯少协是一位勤奋的艺术家,我们期待他不断努力,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5 ^, l g8 f9 a g9 _- N* ]7 e& U0 _% g& W+ Q: _$ R/ U* P7 c+ K, ^# p
祝《百年广州》油画展圆满成功!
% x! z7 Z4 |& C% }
R+ H8 ~& A8 r) d+ h/ t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吴长江
% {. s& l7 r T8 u7 z
0 |7 O8 v) Q7 e& C3 h! R" T T 岭南画家以岭南文化精神描绘岭南广州的故事,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为了办好这次画展,为广州鼓劲、为亚运造势,冯少协采取自费办展方式推出“百年广州”画展,充分体现出其文化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我期待着有更多像冯少协这样的优秀文艺工作者不断涌现,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热情描绘广州、关爱广州、宣传广州,扩大广州的国际影响,使“千年羊城、南国明珠”不断放射出新的光彩。 / F1 Y% p' ]# H4 h5 C' J
- ?" @- _- [5 J6 A ——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朱小丹0 U% d' O- K% ^) Y& g$ `: ? q+ k
' @5 m; n# I6 Z' @8 Z4 J j' H
冯少协的《百年广州》历史题材油画创作,是从前几年的批判性创作到建设性的转换。这样的个性方式,这样诠释历史和解读现实,只能属于冯少协的。但,这样的个性,却能与广州人以至中国人的一种群体性历史意识和人文精神产生普泛同构。
5 ~: s' R1 P; c3 b4 m- q+ J; m9 D2 b$ t" o
——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 梁江
) ~% J$ H% d5 E2 k3 h a+ K5 k# u( x! V2 ]* O6 R3 k) h
《百年广州》画得很细致,难得的是这种细致本身具有相当的丰富性,没一定的基本功很难坚持下来,这点很不容易!8 V6 {) X8 s6 K! \# u
9 X1 C" A1 y* Y) N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广东美协原主席 林墉7 o$ j; D c! P. k( _
6 `+ L) L P; }; p [. f3 a 《百年广州》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广州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以及过去那些依稀可辨的令人感怀的景观。这种深厚的功力与对油画语言的高度悟性,使得景与境、情与意互为因果,画境中的淡淡苍凉与幽深成了何谓情景交融的最好注脚,提醒人们思考我们曾经拥有怎样的过去,我们如何走向未来。在这里,艺术升华为人们的反思与抒情。 ' G; @( E) \* X4 z3 e. c0 v
* R7 k8 ^: H% S; |. ?( ?8 c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 吴为山& n. u5 l9 w) p; C, D; e M
& j9 v( A0 C5 f; n7 \. N 在我看来,这恰恰就是冯少协现象,重大题材,宏大叙事,当下关怀,中国气派。冯少协也正是以这样几类特征而独立于艺术界。
8 P$ o, L% t2 w3 y8 \1 O. z) c3 \ G% p9 u
——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系主任 杨小彦
8 w4 N$ t& I: U/ x, i
. |; q, v* R- y 《百年广州》组画气势宏大,意象深远,情思绵长,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近170年来在风雨苍茫中开拔,在悲喜跌宕中奋进,在海纳百川中丰满的精神气质。
6 L1 _2 ^. r. V8 B) i3 b. m
: E- j- k4 i* K+ I2 ~$ ?! G& H —— 广州日报总编辑 李婉芬 |
|